2010年10月26日 星期二

認識蠶豆症

認識蠶豆症
蠶豆症的正式醫學名稱是 G6PD 缺乏症(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 deficiency)。G6PD的中文名稱是「葡萄糖六磷酸鹽脫氫酉每缺乏症」,是中國人常見的先天性代謝疾病,在台灣地區發生率為3%,即每一百個新生兒就有三個病例,其中又以客家人發生率較高。據估計,全世界有4億人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缺乏症。最常發生的地區為非洲、
亞洲和地中海。G6PD缺乏症不會消失,它是一種遺傳性疾病,屬於性連遺傳,常常由母親傳給兒子,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
蠶豆症的患者因為體內缺乏G6PD,所以在踫到某些感染、某些藥物、樟腦丸、或吃到蠶豆時可能引起溶血反應,這種溶血反應若未經治療可能導致死亡。因為吃到蠶豆(fava beans)可能發病溶血,所以俗稱蠶豆症(favism)。
 會造成溶血之氧化性物質,在藥品方面包括(1)抗瘧疾藥物(2)抗感染藥物中的磺胺劑(3)某些解熱鎮痛劑如著名的阿斯匹靈類某些過去用於控制尿道感染之藥物。另外,一些化學品如樟腦丸(臭丸)、龍膽紫(紫藥水)及甲基藍也會造成溶血。食物方面,患兒食用蠶豆及其製品後,常會出現急性溶血性貧血的現象,所以這病又俗稱蠶豆症。
蠶豆症患者日常生活需注意的事項 :
蠶豆症目前雖然沒有治癒的方法,但因它早已列為新生兒例行篩檢項目之一,所以在台灣的蠶豆症患者通常出生後不久即已測知。因此,事實上只要在日常生活上多加注意,並不會為患者帶來多少困擾。需注意的事項即可避免發生溶血現象:
(1)不隨意服藥,所有藥物均需經由醫師處方
(2)避免吃蠶豆
(3)衣櫥及廁所不可以放樟腦丸(臭丸)
(4)不要使用龍膽紫(紫藥水)
(5)發現患兒有上述之溶血症狀時(皮膚變黃、臉色蒼白、或茶色尿時),儘速帶往醫院診治
(6)隨身攜帶G6PD備忘卡以方便就醫時告知醫師。
板橋國小 健康中心 敬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