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18日 星期二

生命的深度-談學校中的生命教育

江福祐老師

一、生命教育在人格發展中的必要性:現代的兒童因為電子媒體的發達迅速,兒童本身對於生命的感覺愈來愈淡薄,一點都不知道要感恩和努力以赴,很多事都是很被動的去做。我們從他們所熱衷的電子遊戲和卡通影片的內容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會造成青少年不尊重生命的原因,打打殺殺的過程和戰爭的殺戮的情節,都讓我們的兒童覺得生命是可以這樣輕易的取得和消失,對於生命的感覺愈來愈麻痺,所以我覺得從小就應該對兒童實施生命教育,讓兒童能夠對自己與別人甚至於萬物的生命都能同等的尊重。

二、校園中的生命教育:在學校許課程中,雖然編入了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但是無論是深度或是廣度,都不足以應付學生的需求,老師也不見得有時間和能力來從事相關的教學。現在的孩子在心智上頗為早熟,有許多的問題,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帶過,或是告訴他們長大了就知道,必須引導他們正面的面對問題,並以積極的態度解決問題。

在校園中,孩子比較容易遇到的生命課題,大概有以下幾種:

死亡:包括寵物、親友、媒體報導的死亡事件。

殘缺:包括身體的殘缺、家庭的殘缺,對殘障的關懷、對弱者的同情。

ƒ壓力:包括課業、人際關係、家庭關係。

自殺:黃春明的故事

【國峻不回來吃飯 】~~黃春明~~
國峻,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就沒有等你,
也故意不談你,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三、生命的深度:『感覺-->感受-->感動-->感恩』這是我認為現在的兒童最缺乏但最需要的一些特質,長久以來兒童被動的接受電子媒體缺乏閱讀經驗,常常對自己周遭的人、事、物失去了感覺,於是變得愈來愈麻木,所以實施生命教育,找回孩子失去的感覺,孩子有了感覺才能去感受自己生命的珍貴與別人對他們付出的一切,而能夠感受,孩子才能對於別人的付出與社會中的各種現象產生感動,而有了對人、事、物的感動,最後便能夠感恩,珍惜所有自己所能掌握的一切,並付出更多自己的關懷給更多不幸並期待被幫助的人。

沒有留言: